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赏析
写景与抒情在文中自然融合。此文着重描绘滕王阁的雄伟壮丽之景,刻画高雅宏大的宴会气势,进而抒发自身的感慨情怀。文章先是阐述了 “故郡”“新府” 的历史变迁,随后从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着笔。“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”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滕王阁就坐落在这气象万千的江南大地之上。接着,作者笔触由远及近,从外景转至内景描写。“层台耸翠,上出重霄;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”“桂殿兰宫”“绣闼”“雏堞”,景色令人心旷神怡,“遥襟甫畅,逸兴遄飞”,王勃这位 “路出名区” 的 “童子”,因 “幸承恩于伟饯” 而深感荣幸。然而面对达官显贵,他又不禁心生几分酸楚与悲怆,进而喟叹自己 “时运不齐”“命途多舛”,抒发内心深处的郁闷与不平,倾吐 “有怀投笔”“请缨” 报国的壮志和勇往直前的决心。情因景而生,写景为抒情服务,二者相互渗透、水乳交融,宛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、浑然天成。
对比铺叙手法的运用,使文章色彩鲜明。无论是描绘洪州胜景、滕阁盛况,还是叙述人物遭遇、抒发人物情绪,作者都能洋洋洒洒、辗转生发,极为成功地运用铺叙渲染之法。比如在阐述洪州 “人杰地灵” 时,连续铺排了十四句,从历史人物到当代人物、从文臣到武将,内容丰富;描写登临滕王阁远望之景时,沙洲岛屿、山岭原野、河泽舟船、宫殿屋舍等尽收眼底之物,一一罗列,详尽无遗。
而这种铺叙是在对比中展开的,这使得文章曲折多变、起伏跌宕、回环往复。“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。睢园绿竹,气凌彭泽之樽;邺水朱华,光照临川之笔”,弦管、歌声、美酒、佳作、良辰、美景、赏心之事、乐人之趣,“四美具,二难并”,这是无比盛大的宴会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;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,天才失意,迷茫落魄,又是何等的悲凉。这是人物境遇方面的对比。文中还有 “望长安于日下”“指吴会于云间” 这样地域上的对比;“逸兴遄飞” 与 “兴尽悲来” 情绪上的对比;“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;钟期相遇,奏流水以何惭”,是怀才不遇与喜逢知己的对比。这种强烈的映衬对比,在揭示人物内心隐忧、烘托文章主旨方面,能够产生相反相成、清晰晓畅的艺术效果。
对偶工整且用典贴切也是本文的特色。除了 “嗟乎”“呜呼”“所赖”“云尔” 等叹词、语助词以及 “勃” 这一自我称谓外,文中大部分是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。其中有单句对,如 “云销雨霁,彩彻区明”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;有复句对,像 “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”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”;还有本句对,例如 “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” 中,“襟三江” 与 “带五湖” 相对,“控蛮荆” 与 “引瓯越” 相对。再如 “腾蛟起凤”“紫电青霜”“龙光”“牛斗” 等也都是本句对。这些对偶句不仅句式整齐匀称,而且变化多端,读起来节奏明快、和谐铿锵、掷地有声。
文中多次运用典故,且恰到好处,不但没有累赘晦涩之感,反而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、委婉含蓄、情意真挚。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“屈贾谊于长沙”“窜梁鸿于海曲” 这几个典故连续使用,暗喻作者命运坎坷,因在沛王府任修撰而受排挤打击,又因作《檄英王鸡》一文被高宗驱逐的遭遇,虽心怀愤懑,却不显露,毫无剑拔弩张之势。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” 这两个典故则暗示自己不畏艰难险阻、壮心不已的坚定信念。“等终军之弱冠”“有怀投笔”“慕宗悫之长风” 等典故,隐喻自己乘风破浪的豪情和积极进取的决心。
化静为动、以物拟人的手法也是《滕王阁序》的一大亮点。作者善于遣词造句,赋予静物动态之美。“飞阁流丹”“层台耸翠”,凭借 “飞”“流”“耸” 这些字眼,巍峨的楼阁仿佛振翅欲飞,鲜艳的丹青好似缓缓流动,层叠亭台上的翠绿也高高耸起,静物变得鲜活起来,真有画龙点睛之妙。而洪州古城,也因 “襟”“带”“控”“引” 几个字,宛如一位以 “三江” 为衣、“五湖” 为带,近可掌控 “蛮荆”,远能连接 “瓯越” 的巨人。至于像 “星驰” 般的 “俊采”、“如云” 的 “胜友”,更是活灵活现、气韵不凡。
从艺术角度看,《滕王阁序》有以下写作特色:
(1)句式错落有致,节奏清晰分明
全文以四六句为主,杂糅六四句、七字句、六字句、四字句、三字句、二字句,甚至还有一字句。这些句式依据表意需要相互交错,使节奏变化分明,内容起承转合顺畅自然。一般而言,二字句用于抒情(文中 “嗟乎”“呜呼” 两处),三字句、四字句常用于话题起始或转折,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用于平实叙述,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则是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。仅有一个一字句 “勃”,用于自指并表示停顿。如此一来,全篇行文跌宕起伏,又流转自然。
(2)骈俪且藻饰丰富,辞采华丽精美
全篇采用对偶句,不仅字面相对,音韵也大体相对。比如 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”“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”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 等,一句之中平仄交替,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。这种对音律的讲究并未影响意义表达,所写句子抑扬顿挫,富有音乐美感和诗意。文中 “物华天宝”“俊采星驰”“紫电青霜”“钟鸣鼎食”“青雀黄龙”“睢园绿竹”“邺水朱华” 等,都是注重辞采的典型,使得文章辞藻华丽,令人赏心悦目。
(3)典故运用巧妙,简洁含蓄
这篇序文大量使用典故来叙事抒情,这些典故有的是历史故事,有的是前人语句,运用手法各异,有的是明用,如 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;有的是暗用,如 “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以犹欢”;有的是正用,如 “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”;有的是反用,如 “阮籍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”。典故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。
写作特色
整体感知:
本文原题为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,全文的构思与布局都紧密围绕这个题目展开。全文共分四段,第一段(1)依次叙述洪都雄伟的地势、游玩的时间、珍贵奇异的物产、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,紧扣题目中的 “洪府” 二字;第二段(2 - 3)呈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,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,都浓墨重彩,将滕王阁壮美秀丽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,紧扣 “秋日”“登滕王阁” 这六个字;第三段(4 - 5)从对宴会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慨,紧扣题目中的 “饯” 字;最后一段(6 - 7)自述自身遭遇,表明在临别之际,既遇知音,理当赋诗作文留念,紧扣 “别”“序” 二字。由此可见,全文层次清晰、脉络分明,从地理人文到良辰美景,再由景至情,环环相扣、层层扣题。
局部思路揭示:
本文虽是因饯别而作,但对宴会的盛大场面只是简略叙述、一笔带过,而是将重点放在登阁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上,这种写法不落俗套、独辟蹊径。从局部思路的谋篇布局、取舍立意中,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。以第五段为例,来看作者情感的起伏脉络:
先是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: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” 接着长短句结合,抒发自己愤懑悲凉之情:“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” 最后用一组先短后长的对偶句表明心志:“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;阮籍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?” 其语调铿锵有力,展现出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。
精彩语句揣摩:
1.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
赏析:作者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绘山容水态,展现楼台的壮观,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,不拘泥于静态画面色彩,着力呈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。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去而清澈见底;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。上句色彩淡雅,下句色彩浓重,通过色彩的浓淡对比,凸显出秋日景物的特征,被前人誉为 “写尽九月之景”。
2.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
赏析:这一句堪称千古绝唱。蓝天碧水,水天相接,浑然一体。彩霞自上向下,孤鹜自下向上,相互映衬增辉,构成一幅色彩明丽、上下融合的绝妙画卷。在句式上,不仅上下句对偶,而且一句之中也自成对偶,即 “当句对”,如 “落霞” 对 “孤鹜”,“秋水” 对 “长天”,这是王勃骈文的显著特点。
3.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
赏析:这是全文最具思想意义的警句,也是文章的文眼。古往今来,无数有志之士面对艰难险阻,始终执着追求理想,即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。东汉马援曾言:“大丈夫为志,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” 王勃在此化用,由人生的离别引发对人生遇合的感慨,告诫那些 “失路之人” 不要因年华流逝和处境艰难而自暴自弃。王勃当时怀才不遇,却有如此情怀,实在难能可贵。
《滕王阁序》写景四大特点:
《滕王阁序》的写景独具特色,作者精心构思,苦心经营,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描绘山水,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。
1、色彩变化丰富
文中不吝笔墨,以浓重的色彩极力描绘景物的色彩变化。如 “紫电青霜” 中的 “紫电”,“飞阁流丹” 中的 “流丹”,“层峦耸翠” 中的 “耸翠”,“青雀黄龙之轴” 中的 “青雀”“黄龙”,色彩斑斓,熠熠生辉。特别是 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 一句,突破静止画面色彩限制,着重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化,上句素淡,下句浓重,被前人赞为 “写尽九月之景” 之句。
2、远近变化巧妙
作者运用类似电影拍摄技术的手法,由近及远,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。“鹤汀凫渚” 四句写滕王阁四周景物,是近景;“山原旷其盈视” 二句写山峦、平原、河流、湖泽,是中景;“云销雨霁” 以下则是描绘水天辽阔的远景。这种写法是《滕王阁序》写景的突出特点,体现了作者立体的审美观,将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,使读者与景物融为一体。
3、上下浑成一体
“层峦耸翠” 四句,通过视角变化,使上下相互映衬,天上地下、城里城外融为一体,不可分割,体现了作者整齐统一的审美观。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 更是写景名句,水天相连,自然天成,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美妙画面。
4、虚实相互映衬
“渔舟唱晚” 四句,借助听觉联想,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传达远方景观,拓展读者视野,使读者有视通万里之感。实写与虚写相互协调、相互映衬,将铺叙写景发挥到极致。
总之,《滕王阁序》写景独具匠心,字字珠玑,句句生辉,章章华彩,一气呵成,读罢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。难怪韩愈赞叹道:“江南多临观之类,而滕王阁独为第一。”
结构分析:
全文共四个段落:第一段叙事,为文章开篇引子;第二段主要写景;第三段主要抒情;第四段叙事,与开头呼应。文章的核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,作者对其采用略写方式,分散于各段落之中,而文章重点并非饯宴,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。全文从地理人文叙述开始,经良辰美景描绘,再转向抒情,各部分联系紧密,过渡自然。具体而言,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势入手,大肆铺陈渲染,将宴会的热闹场面、滕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。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,他只是路过此地,被这里的山水景色吸引,故而触景生情,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,不禁 “兴尽悲来”,有了一番感慨需要抒发。也就是说,在良辰美景、贤主嘉宾皆备的情况下,作者极目远眺、尽情游玩之时,因感受到天高地远、宇宙无垠,突然意识到人生短暂,万事万物变化皆有定数,于是感慨丛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,巧妙地将叙事穿插其中,如 “俨骖騑于上路,访风景于崇阿。临帝子之长洲,得天人之旧馆”。
第一段的关键句是 “雄州雾列,俊采星驰”,它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承接与总结,又自然引出对 “宾主尽东南之美” 的赞誉,由远及近,过渡自然流畅。
第二段的关键句是 “披绣闼,俯雕甍”,此句出现后,作者一改之前对高阁的仰视视角,转而由近至远、自上而下地俯瞰周围的万千气象,收放自如。
第三段的关键句有两处。先是 “天高地迥”“兴尽悲来”,将叙事、写景引向抒情、议论。其中 “觉宇宙之无穷” 是观赏天地美景后的赞叹,承接上文;“识盈虚之有数” 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,开启下文。而当 “所赖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” 这一关键句出现后,文章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却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,使感情表达委婉真挚、动人心弦。
写作技巧:
本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,文思缜密,紧扣主题。各段衔接紧密、思路清晰,从地到人、从人到景、从景到情,层层递进。全文充分发挥骈文特点,将对偶、声韵、用典融为一体,内容丰富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第一节点题 —— 第二节近境 —— 第三节远近结合 —— 第四节远境感悟 —— 第五节抒怀励志 —— 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 —— 第七节收篇致谢。
这是一个循序渐进、由浅入深的过程。先点题,让读者了解当时的情境。接着描写近境,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点,由近及远,第二、三、四节便依次展开,这体现了层次感。这样的安排条理清晰、自然流畅。同样,抒怀部分也是如此,从第四节后半部分开始浅述,至第五节加深,第六节先深入后转浅,到第七节不着痕迹地收篇,充满层次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佳成网-哪个股票平台最正规-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-股市行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